登录 | 注册欢迎您访问黄河大合唱官网!
首页 > 作品介绍与研究 > 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不朽的黄河大合唱 ---- 记张光年(光未然)

李相来源:黄河大合唱   时间:2018-02-11 01:15:13  编辑:超级管理员

不朽的《黄河大合唱》(节录)

——记张光年(光未然)

李相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逝世50周年。不久前笔者拜访了张光年先生。当提起以上话题时,自然要谈到《黄河大合唱》。张光年曾自谦地说过:“《黄河大合唱》主要是音乐艺术上的成就,我的歌词,不过是为冼星海同志天才的飞腾提供了一个跳板。”这一次,张老再次阐明了自己这一看法,他真诚地强调:“不要写我。”歌词是歌曲的文学基础,没有歌词又谈何歌曲?正是诗人的这一"跳板”,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和激情,没有这一"跳板”,也就不会有《黄河大合唱》,她是曲与诗的完美结合。谈到《黄河大合唱》,当然离不开张光年,张光年和冼星海一样,因了《黄河大合唱》而永载史册!



1936年5月,正当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年仅23岁的青年诗人张光年,创作了以当时东北的爱国青年抗日反汉奸参加义勇军为内容的独幕剧《阿银姑娘》。《五月的鲜花》作为该剧的序曲,悲壮地歌颂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志士,愤怒地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发出了反抗的怒吼。此诗一经刊出,立即为广大爱国青年所喜爱,经阎述诗谱曲后的《五月的鲜花》,像插上了一双翅膀,迅速传遍了东北、华北乃至全国其它地区,在爱国学生运动和各界救亡运动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1937年,受党组织的委派,张光年由武汉来到上海,组织一个青年读书会。同年五六月间,由冼星海、张曙等人领导的上海救亡歌咏运动正大力传播《五月的鲜花》。一天,张光年等人得到通知,邀请他们参加由冼星海、张曙指挥练唱《五月的鲜花》歌咏大会。正是在这次歌咏大会上,张光年结识了冼星海。他们亲切交谈。冼星海对张光年说:“我是一个东方的作曲家,我要创作为人民大众喜爱的有东方民族色彩的音乐,为我国的民族解放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献出自己的力量。”此后,张光年和冼星海成为亲密的战友和朋友,他们多次合作,创作了不少歌曲,在抗日军民和爱国青年中产生极大影响,而《黄河大合唱》是他们最成功也是最后的合作。

1938年冬,张光年率领抗敌演剧三队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连绵起伏的群山,游击健儿英勇的身影,雄浑的黄河,吋时撞击着诗人的心胸。当来到黄河壶口,那是怎样一派壮丽的景象!黄河之水咆哮着、摔打着,仿佛从天上掉下来一样。他被黄河的力量惊呆了,惊喜地发现了黄河的形象,看见了黄河的伟大力量。初次过黄河,黄河行舟的壮景,愈发使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在黄河的形象上找到了精神的寄托,酝酿着篇幅宏大的朗诵诗《黄河吟》。

1939年1月间,抗敌演剧三队在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在一次慰问子弟兵归来途中,张光年不幸坠马摔伤。在去延安治疗途中,张光年再次渡过黄河。躺在西行的担架上,躺在延安医院的病床上,伤痛难忍,肢体无法活动,但诗人胸中的激情却难以抑制,滚滚东去的黄河时时在眼前出现,《黄河吟》的诗句渐渐清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

得到张光年来延安治伤住院的消息,冼星海立即赶到医院看望。老友相见激动万分,他们谈诗歌,谈音乐,谈别后的情况,谈未来的设想,有说不完的话。冼星海提出再度合作的愿望。

冼星海的鼓励,使张光年心中的《黄河吟》更加明朗了,他觉得一首诗、一章乐曲难以表现黄河的伟大,应该写成一部包括合唱、独唱、齐唱、对唱、朗诵的大合唱。

在延安窑洞的病榻上,张光年手臂不能动,他口述,请演剧三队一位队员笔录,5天时间完成了四百行的长诗《黄河大合唱》。

随后不久的除夕晚会上,冼星海和演剧三队同志一起,倾听了张光年满怀感情朗诵的《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歌词。冼星海凝神听完后,一把将歌词稿抓到手上,兴奋地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

冼星海拿走歌词后,日夜伏案疾书,诗人的歌词喊出了音乐家的心声,战友的共鸣化作了激扬的旋律。眼睛熬红了,头发散乱了,嗓音沙哑了,实在太累时,冼星海就煮些“咖啡”(炒黄豆碾成的粉)喝,抓把白糖吃。6天中,冼星海激情不减,终于完成了不朽的《黄河大合唱》。

1939年4月13日晚,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演剧三队和鲁艺音乐系联合首演了《黄河大合唱》,邬析零担任指挥,张光年亲自朗诵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不久,由冼星海亲自指挥,举行了约有500人参加的《黄河大合唱》声势浩大的演出。



25岁的张光年,以他革命战士的赤子之心和诗人的豪情,在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存亡的艰难时刻,把他对祖国、对人民的希望、信心和热爱,寄寓在母亲河黄河身上,和伟大的冼星海一起完成了《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一经诞生就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超越了民族和国度,超越了意识形态和观念,半个世纪以来,经久不衰,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国革命史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黄河大合唱》从延安唱到其它抗日根据地,唱到抗日前线、国统区、敌占区乃至全国各个角落,成为唤醒民众的号角、鼓舞抗日的战鼓。《黄河大合唱》那振聋发聩的呐喊,使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能不挺起胸膛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

《黄河大合唱》从中国唱到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演出过 《黄河大合唱》。

使张老难以忘怀的是1975年10月,经邓小平提请毛泽东批准,冲破了“四人帮”的阻力,在周总理的支持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先后举办了聂耳、冼星海纪念音乐会,《黄河大合唱》得以按原词演唱。10月25日晚,在民族宫举行的音乐会上,久未谋面的乌兰夫、谭震林、王震、谷牧等老同志也出现在观众席上,聆听《黄河大合唱》的歌声,这是怎样令人激动的场面。《黄河大合唱》会永远回响在人们的耳畔和心中!



1939年,张光年和冼星海在延安完成〈〈黄河大合唱》后不久,为了革命的需要就各奔东西。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对于1927年加人共青团、1929年加人共产党的老战士、著名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张光年来说,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他经历的太多太多了,许多往事已经淡忘,但他忘不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忘不了好友冼星海,他的心永远系着黄河!

《黄河大合唱》使张光年的名字永载史册,这无疑是他的代表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炮火纷飞的年代,继《黄河大合唱》之后,在辗转全国各地以及海外从事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活动同时,张光年又创作了长篇叙事诗《屈原》、政治讽刺诗《民主在欧洲旅行》、《市俭颂》、《我嘲笑》以及《给新中国》、《为胜利团结与民主而歌》等大量诗篇。

解放以后,尽管张光年相继担负起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文艺报》主编等繁重的文艺组织领导工作,前些年还曾任中顾委委员,但他仍然撰写了大量的文学评论文章,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如今,张老已经82岁高龄,几年前曾患重病,但他顽强地战胜了疾病,依然担任着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心雕龙》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务。他还在写诗,研究《文心雕龙》等古典文学。在他80大寿时,画家罗工柳曾赠他一条幅:勤奋延年。张老是勤奋的,他也一定会健康长寿!


原载《北京日报》1995年9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7 - 2024 黄河大合唱 http://www.yellowrivercontata.com 京ICP备1600852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4929号